2023年4月8日,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叶成勇副院长带领“三交”史料汇编团队成员袁本海、周永健、白林海、杨春艳、孙洁、刘星、史达宁、王航、吴桐、韩恩瑞等老师以及部分参与编纂工作的研究生前往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参观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昌国老师的带领下,我院师生先后参观了“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大松山墓群的考古工地与文物库房,并就大松山墓群的发掘工作概况与出土文物所反映出“三交”信息等相关情况展开交流。
图一 胡昌国老师介绍大松山墓群
胡昌国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大松山墓群发掘工作的相关情况,围绕发掘团队建设、两晋至宋元明时期的墓葬分布、出土器物概况等相关问题展开。目前,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现仍在加紧持续推进,从出土文物的情况来看,经专家评审,初步判断为少数民族墓葬群。叶成勇教授认为,我们要重视大松山墓群对贵州“三交”史料汇编工作的作用,着重关注该墓群出土器物在贵州“三交”中的实证性,重视贵州地区出土器物的梳理。另外,从文物反映“三交”角度来看,胡昌国老师介绍到:出土器物经文物科技检测分析和有关专家研究判断,元代墓葬中大量出土的玻璃珠极有可能来自中东地区,而明代的贝饰可能来自马尔代夫,这充分体现了这个地区在元明时期已与外界进行了频繁的商贸往来与交流互动。叶成勇教授言明,大松山墓葬群反映了两晋南朝汉夷边界的东移,也充分证明云贵高原地区在保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同时,华夏文明因素一直占主流,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形成。
图二 胡昌国老师讲解出土器物
此次大松山墓群之行增长了我院“三交”史料汇编团队的见识,开拓了眼界,汲取了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出土器物整理工作的宝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我院推进了贵州“三交”史料汇编工作。
供稿:包贵恩 王吉才
摄影:郭玉竹
一审:吴 桐
二审:聂开吉
三审: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