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副院长叶成勇率文物与博物馆协会师生前往贵安新区大松山墓葬群参观学习

2023年04月09日 15:11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点击:[]




 

2023年4月8日,在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副院长叶成勇、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孙洁、历史系系主任袁本海与吴桐、韩恩瑞、杨春艳、刘星七位老师的带领下,文物与博物馆协会成员和学院部分学生来到了贵安新区马场镇,大家先后参观了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现场以及大松山墓群出土文物。

 


 




 

 

图一 胡昌国老师介绍大松山墓葬群

 

 早上10点,文物与博物馆协会成员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到达了贵安新区马场镇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现场;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昌国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考古发掘现场,胡昌国老师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大松山墓群;大松山墓群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已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历史时期墓地。自2022年7月以来共清理了墓葬2192座,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大松山墓葬时代一直从两晋延续至宋元明时期,大松山墓葬群表现了从小聚集家族墓地到公共大墓地的转变,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本次出土文物主要以生活用具和装饰品为主,类别极其广泛,材质十分丰富,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商品贸易、民众信仰、丧葬等文化面貌。


 




 

 

图二 韩恩瑞老师与同学交流现场


同学们初步了解大松山墓葬群后,便开始参观考古发掘现场的墓葬群;现场的一些墓葬还未被完全发掘,考古现场的同学们对此展现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向老师们请教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们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对于大松山墓葬群复杂的“打破关系”,韩恩瑞老师和吴桐老师当场给同学讲解了“打破关系”的具体含义,“打破关系”就是从文化堆积的形成过程来看,晚期堆积往往破坏了早期堆积,这样就形成了文化堆积间的打破关系。在具有打破遗迹关系的遗迹单位中,打破别的单位的单位相对较晚,而被打破的单位则相对较早。



 




  

图三  参观学习现场体验

 

参观大松山墓葬群考古发掘现场时,同学们对于发掘墓葬这一工作十分好奇,大家仔细观看了现场考古人员发掘墓葬的每一个步骤和具体操作。与现场考古发掘人员进行了交流,让我们对于考古发掘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在考古发掘现场的工作人员同意下,同学们轮流参与了发掘墓葬这一工作,对于发掘墓葬进行了亲自动手的体验。

对大松山墓葬群参观完毕后,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胡昌国老师和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副院长叶成勇的带领下,文物与博物馆协会成员与学院的部分学生来到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松山墓葬群发掘出的文物存放地点,在这里同学们亲眼见到了几百年之前的文物;现场同学们还与文物修复人员进行了交流,从而了解到对于修复铁器最常用的粘合剂多为环氧树脂,而修复陶器则常用热熔胶作为粘合剂,以达到修复文物的目的。 

 

 






图四 工作人员修复铁器

 

 

通过本次对大松山墓葬群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的文物参观,同学们收获满满。一是在参观大松山墓葬群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二是通过本次参观了解到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三是对于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图五 大松山墓葬考古发掘现场合影



供稿:文物与博物馆学协会

一审:吴  桐

二审:聂开吉

三审:李  浩



 

 

 

 

 

联系我们

中国 贵州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院

   邮编:550025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电话:8812 4199

   邮箱:gzmdmlxy@126.com

民族学与历史学院公众号

Copyright©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院
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维护 黔ICP备1600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