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党建工作>>制度文件>>正文

中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委员会教师党员联系困难学生工作制度

2024年03月18日 19:33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点击:[]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调动教师党员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我院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切实关心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根据学校学院落实党建责任制的要求和工作安排,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教师党员联系困难学生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任务,进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促进教师党员在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困难学生联系过程中,体现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员教师的使命感,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工作目标

以助力困难学生成长和发展为宗旨,以引导和服务为原则,以直接联系和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全体教师党员共同参与,以困难学生真正受益为总体目标,不断增强工作力度,深化服务层次,形成教师党员直接教育、关心、帮扶、引导困难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工作制度,切实做好学生服务工作。

三、帮扶人员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全体教师党员

四、联系对象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困难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

五、工作内容

(一)确定联系名单 

困难学生名单:全院范围内在班主任、辅导员、导师、任课老师的摸排下,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状况等表现,慎重确定困难学生初步名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院党委会研究确定最终名单。

帮扶人员名单:全院教师党员中在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委班子、系主任等推荐下,根据专业归属、导师分配、个人情况,合理确定帮扶教师党员名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院党委会研究确定最终名单。

(二)开展联系工作

教师党员通过学习指导、思想帮扶、生活关系等方式加强对所联系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1.        学习指导。针对联系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根据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反馈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和学习方案;经常与联系学生谈心谈话,从各方面给予指导,使联系学生端正心态,应对挑战;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发掘学生的潜力,逐步实现提升;对联系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动态要及时给予关注,及时与学生分析学习情况,每学期末对联系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馈。

2.        思想帮扶。加强思想引导,鼓励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正视问题,以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增强信心;经常性谈心谈话,进行心理慰藉,给予细致关心。

3.        生活关心。经常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其个人和家庭情况,尽力解决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使其切实感受学校、学院的温暖。

(三)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在结对联系帮扶活动中要发挥实际效应,逐步建立联系长效机制。明确联系工作负责人、具体负责人。加强工作领导,建立联系工作台账,定时督查,定期反馈,确保联系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构建“一二三四”联系工作格局。

“一带”:带着责任和爱心;

“二分”:学期初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学期末分析学生成长变化;

“三落实”:联系对象落实到人,联系目标落实到人,联系责任落实到人;

“四有”:联系计划有针对性,推进措施有实效性,工作督查有严要求,联系成效有新突破。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重视,贯彻执行。加强教师党员联系困难学生,是密切师生联系,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师党员要切实重视,带头坚持和执行工作制度,深入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二)互动联系,营造氛围。教师党员要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联系,建立与帮扶对象的融洽关系,主动听取学生对学院学校发展建设的意见建议。

(三)示范引领,带动辐射。教师党员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宣传推广,提高工作效果,推动联系工作有效开展。

                                 

中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委员会

                            2024年3月1日              

 

 

联系我们

中国 贵州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院

   邮编:550025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电话:8812 4199

   邮箱:gzmdmlxy@126.com

民族学与历史学院公众号

Copyright©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院
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维护 黔ICP备1600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