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9日19:00—21:00,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务本讲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系列讲座第一讲在花溪校区行政楼418会议室开讲。
应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彭勇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讲。讲座由叶成勇副院长主持。本次讲座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现场出席的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副院长郭国庆,袁本海、王航、白林海等老师及2022级中国少数民族史方向、文博专硕部分研究生;同时还有其他各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老师、学生等200余人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与本次活动。
彭勇教授围绕着“三交”史料汇编的时代意义、“三交”史料体例的设计思路、交往交流和交融史料的关系、北京“三交”史料的辑录、贵州“三交”史料的简单认识等五个主题集中讨论了“三交”史料编写的时代意义、设计思路和重大理论问题。彭勇教授认为认为从国家层面上的文化工程上要重视“三交”史料的价值,强调“三交”史料的分类、录入、整理工作要以“交融”为最终落脚点,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高度重视贵州史料的丰富性,区域性的特色,把握好史料的选录和体例的编排,尊重差异性,重视共同性,提升历史叙事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弘扬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要积极谋划推动成果转化,为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简化读物读本;要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动员贵州省内各方面力量,确保“三交”史料编撰工作如期完成。
此次讲座,既有国家层面前瞻性的思考,又有理论上前言的深邃的探索,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的工作在编纂体例,材料选择,体例编排,标题、关键词拟定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启发。本次讲座对贵州省“三交”史料汇编工作的深入进行有着指导性意义。
供稿:袁本海
一审:吴 桐
二审:聂开吉
三审: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