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方向研究生第七次周会在十五栋教学楼1009会议室召开。杨昌儒教授、董强教授、陈自强教授、李昭勇教授、吕超教授、龙立军教授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和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方向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李昭勇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围绕《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治理现代化中的协同》《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运行逻辑的反思》《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范式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谱系—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为观照的比较分析》三篇学习材料讨论展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方向的六位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生代表发言完毕后,与会老师也发表了对三篇文章的见解,并对学生应如何理解这三篇文章进行了指导。
本次学习材料紧紧围绕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展开讨论,是对“实然”与“应然”之间关系的讨论,回答“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制度理性中最重要的两个维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侧重点不同,需要以当时社会发展的背景为依托来观察两者之间谁更突出,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相互融合。两者存在于事物发展之中,对事物的影响就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摆,作用于国家治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这两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拓宽思维,合理运用这两种方法来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
供稿:邹小丽、吴明芬
摄影:覃 宇、孙红梅
编辑:聂开吉
审稿:董 强